
昨天下午在八宝山,那面盖在杨振宁先生身上的国旗,四角绣着“两弹一星”的徽章。

没人提,但有人悄悄拍下来传到网上。

十年了,这种规格只用过三次。
一次给,一次给袁隆平,第三次,是他。
没人知道他最后写的是什么。
家属说,10月16号,他还在本子上画拓扑绝缘体的图,笔迹比从前抖,但线条没乱。
那本子现在就在清华照澜院的老房子里,窗台还摆着那台2005年买的旧台灯,灯罩边有点裂,他一直没换。
有人算过一笔账,他1954年那篇论文,现在被引用了十八万次。
不是那种蹭热度的热点,是真刀真枪改了物理教科书的命。
连美国物理联合会,今年三月要专门搞“杨振宁月”,92年了,头一回给亚裔科学家这么干。
他生前说中国要建自己的费米实验室。
现在国家真把这事儿写进了“十四五”规划,东莞那边,2026年要动土。
没人问他愿不愿意,但他要是活着,准会皱着眉说:别急,慢慢来。

清华准备的展览叫“宁拙毋巧”。
展出的十二份手稿,字写得歪歪扭扭,草稿纸上涂了又涂,有一页写满公式,角落里却画了个小太阳,底下压着一行小字:今天晴,适合散步。
他儿子没来。
病卧纽约,托孙子献了花圈。
台湾的三姑,九十五岁,在台北家里的案头摆着1945年的全家福,照片里年轻人穿长衫,背景是西南联大的土墙。
她说,那时没电,晚上点煤油灯做题,灯油贵,她哥总是把灯芯掐到最细。
基金委砸了五个亿,给35岁前的搞理论物理的人。
有人说,这钱砸得值不值?
可谁记得当年杨振宁回国时,有人骂他“叛国”,有人笑他“没脑子”,连中科院的同事都躲着走。
他没争,埋着头算。
算到人家不得不低头。

抖音上“宁拙毋巧”播放了七亿次。
有人剪了他的演讲片段,配上《山海经》的背景音。
也有人真去翻了那篇1954年的论文,看不懂,但收藏了。
评论区最火的一条:他没爆火,但每个用上手机的人都沾了他的光。
国外那帮人现在才想起来,他当年在普林斯顿,连咖啡都不喝,只泡茶,茶杯永远摆左手边。
他们说这是“东方智慧”,其实不是。
就是懒得换地方。
他走后,有人写:中国最缺的是大科学家。
可你见过哪个大科学家,临终前还在草稿纸上画太阳?
他不是神,是个怕麻烦的人。
怕麻烦的,才走得最远。
配先查配资-配先查配资官网-全国股票配资公司排名-配资平台哪个软件好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