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来源:环球网
“妈妈,空调开28度最省电,开冰箱门一定要控制时间呀!”当北京三年级学生小宇按照全家共同制定的《家庭节电公约》提醒纠正父母习惯时,一场由儿童主导的家庭节能行动正在北京、上海、成都、武汉等地的3000多个家庭中悄然发生。该项行动缘起于北京大学的一项名为“小手拉大手——家庭节电行为实证研究”的课题,该研究证实:8-14岁儿童通过在校开展以节电为主题的项目制学习,能带动家庭节电7%,相当于每户每周减少用电量约3.6度。这项历时两年的实证研究,首次用科学数据证实了在节电行为习惯养成上“小手拉大手”的独特作用。
科学验证:儿童环境教育重塑家庭用电习惯
“小手拉大手——家庭节电行为实证研究”采用严格的随机对照试验方法,在5个城市23所中小学开展实验,涉及3000余个家庭。参与学生在校接受为期6周的\"小手拉大手\"项目制学习,通过电与环境的知识、家庭用电审计、节电比拼等模块,将环保理念转化为可量化、可评估的具体节电行动。
“1度电能做什么?”这是第一次课程中最激发想象的问题。孩子们给出的答案丰富多彩:“可以让我家台灯亮100小时”“可以看7集《哈利波特》”“可以榨5杯果汁”……这种将抽象的用电度数转化为日常生活行为的方法,让孩子们在“不知不觉”中对电能有了具象化的认识。

学生作业:发现生活中的“电”
班会课上,北京市陈经纶中学帝景分校的浩宇同学向全班讲解自家的《家庭用电审计表》:“经过观察和计算,我发现了我家的‘电老虎’是热水器和电磁炉!我们全家一致决定将热水器调整为中温保温模式,电磁炉少用大火模式,这样我们家每天能节约3度电!”

同学们和家长一起完成的《家庭用电审计表》
“孩子现在每天都会提醒我们关灯,冰箱门多开一会都会主动督促我们关上。”北京中学悦悦同学的妈妈感慨孩子参与项目后发生的改变。项目学习结束5个月后的用电数据显示,参与学习的实验组家庭比对比组家庭每周平均节电5度,节电习惯保持效果显著 。

干预组和对照组在课程开展前后的每周用电量变化对比
据课题研究组负责人北京大学南南合作与发展学院周咏梅教授、博士生徐晓光等测算,若在全国推广该模式,预计可使居民用电量减少2.5%,相当于降低全国碳排放0.27%。
教育创新:从知识到行动的跨越
“这不是传统的环保课,而是一场生活实践。”来自北京市朝阳区青少年活动中心的项目专家韩静表示,课程设计中将数据统计、物理知识融入生活实践 ,实现了“教育一个孩子,影响一个家庭”的社会效益。
参与项目的北京市日坛中学的同学们自发组建“社区节电宣传小组”,制作科普视频、宣传海报,创建节能互助微信群,向社区居民宣传节能知识和做法,从“家庭节能员”升级为“社区节电顾问”。
上海的佳睿同学参与项目学习后,提升了节能意识。她发现小区附近的绿化灯下午3点就亮了,在连续三天观察确认后,她在母亲的协助下通过12345市民热线反映问题,上海市绿化和市容管理局当天响应,随即整改为按规定时间亮灯。这次成功实践让佳睿亲身体验到“小公民”参与社会治理的力量和价值。
关键发现:儿童节能教育存在“黄金窗口期“
该项研究数据显示,低龄儿童比高龄儿童在节电量、环保态度、环保行为等方面的干预效果更加明显,证实了儿童节能行为改变存在“窗口期”,环境教育越早开展效果越好。
国内科技教育专家周又红表示,在这场3000个家庭参与的行为改变实验中,孩子们展现出的行动力,正是中国绿色转型不可或缺的公民力量。在这场由教育引发的“能源革命”中,孩子们用天真而坚定的行动证明,守护地球家园,每个人都能成为改变的开始。
他们认真吸收节能环保知识,与家长一起基于国家电网“网上国网”APP统计家庭用电情况,通过调整用电行为分析节能效果,用项目汇报总结节能经验,进而带动家庭、社区、校园形成节电风尚。这场由环境教育点燃的“能源革命”星星之火,孩子们用纯真而坚定的行动证明:守护地球家园,每个人都可以发挥积极作用,每一点星火都能成为更大改变的开始,这也正是中国绿色转型不可或缺的力量。
配先查配资-配先查配资官网-全国股票配资公司排名-配资平台哪个软件好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