道光年间,朝廷上下贪腐成风,不少官员尸位素餐、不思进取。但在江南水乡,却有一位出淤泥而不染的清官格外耀眼。这位大人不仅生活简朴、两袖清风,更是一位实干家——他主持修建水利工程、清理财政乱象、改革漕运制度,还开创性地推行海运,革新盐政,为朝廷解决了不少棘手难题。更难能可贵的是,他特别重视人才培养,对湖南士子的成长产生了深远影响。这位道光朝难得的治世能臣,就是赫赫有名的陶澍。
一、寒窗苦读终登科
陶澍,字子霖,湖南安化人氏,生于书香门第。其父陶必铨才学过人,曾在岳麓书院苦读,可惜时运不济,连续十次乡试都名落孙山,最终止步于秀才功名。幼年的陶澍跟随父亲研习经史,天资聪颖又勤奋好学。十八岁那年,他顺利通过县试,五年后在湖南乡试中崭露头角,以第三十名的成绩考中举人。
展开剩余60%嘉庆六年(1801年),陶澍赴京赶考却遗憾落第。次年恰逢朝廷加开恩科,他把握机遇,在会试中名列第六十三。随后的殿试更是一举夺得二甲第十五名,换算下来在全国排名第十八位。这一成绩让他成为安化县有史以来第一位进士,创造了当地科举史上的新纪录。入仕后,陶澍从庶吉士起步,历任编修、御史、给事中等要职,仕途稳步上升。
二、铁面御史到能臣干将
陶澍为官清正,做事雷厉风行。担任言官期间,他铁面无私,多次上奏弹劾官场积弊,曾揭发吏部选官舞弊、河工款项滥用及地方吏治腐败,巡视京城中城区时清理积压案件八百余件,督查漕运时废除陋规,并提议疏浚京口运河。嘉庆二十四年(1819年),陶澍外放为川东兵备道,这是他首次主政地方。
在任期间,陶澍常常坐堂审案,办案神速。他还亲自整顿盐务,平抑盐价,严惩乱收费行为。这些政绩获得四川总督蒋攸銛的高度评价,被举荐为全省政绩最优的官员。道光帝登基后,陶澍获得提拔,先后出任山西按察使、安徽布政使。道光三年(1823年),四十五岁的陶澍升任安徽巡抚,开始独当一面。
三、江南治水理盐显身手
在安徽主政两年多,陶澍政绩斐然。此时江苏漕运出现问题,道光帝特命他转任江苏巡抚,主持漕粮改革。陶澍精心筹划海运方案,取得显著成效。道光十年(1830年),陶澍以太子太保衔出任两江总督,在此后八年里,将清朝最富庶的江南地区治理得井井有条。
他慧眼识才,重用擅长治水的林则徐,两人联手实施先疏浚徒阳河,再整治刘河、白茆、练湖、孟渎等水利工程的治水方案,使吴中地区水患大减。随后又大刀阔斧改革弊病丛生的盐政。后人评价他治水、理漕、改盐的功绩,惠泽延续百年。陶澍倡导的经世致用思想影响深远,时人称若无陶澍提携,湖南人才难有今日之盛。道光十九年(1839年)三月,这位一代名臣因病逝世,享年六十二岁。
发布于:天津市配先查配资-配先查配资官网-全国股票配资公司排名-配资平台哪个软件好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